減少礦石損失貧化的意義
發(fā)布日期:2017-05-27
造成礦石損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主要還是地質(zhì)因素、開采技術水平及生產(chǎn)管理水平的原因。產(chǎn)狀復雜多變,受地質(zhì)構造破壞多的礦床,開采損失就要大些;采礦方法及回采工藝選用不當,可能造成較大的開采損失。從礦石采出到提取出金屬或有用成分,還要經(jīng)過選礦和冶煉過程。在選冶過程中,同樣還有損失。
在礦床開采過程中,由于上下盤圍巖及礦體中的夾石被崩人采下的礦石中,覆巖下放礦時圍巖混入采下的礦石中,以及高品位富礦及粉礦的丟失等原因,造成采出礦石品位降低,采出礦石中的廢石量與采出礦石量之比,稱為廢石混入率。前者反應了礦石品位的降低程度,后者反映了廢石的混入程度,兩者具有不同的含義。沙金設備
廢石混入采下的礦石,增加井下的運輸費和提升費,進入選廠,又增加選礦加工費。原礦品位的降低,可能使選廠的金屬實收率降低,甚至使最終產(chǎn)品的品位降低。有些礦石,如高爐富鐵礦、硫鐵礦、磷礦等作為商品礦銷售時,增加用戶的外部運輸費;如果圍巖中含有害成分時,混入后會降低礦石的使用價值。